作為影帝一員,尼古拉斯·凱吉絕對是個異數。
不知什麼時候就被冠以了爛片王、票房毒藥的稱呼,雖然這都是很客觀的評價啦。
可要說凱吉沒有演技,我們絕對不答應!
可為什麼這些年來,人們對他爛片王的印象非但沒有減弱,反而根深蒂固了?
當看完他這部新片後,不得不感歎:這都是命啊。
光杆司令(Army of One)
這部電影仍然沒有擺脫「凱吉新片=爛片」的公式。
IMDb,只有5.1。
雖然明知此片肯定好不到哪裡去,還是看了,除了凱吉,還因為這片子的導演——
曾執導了《G型教主》、《芭樂特:哈薩克青年必修(理)美國文化》、《大獨裁者落難記》的 Larry Charles。
毫無疑問,經過之前幾部片子的洗禮,諷刺已經成了他的標籤,癲狂也將成為他的墓誌銘。
很好奇這一次他又能玩出什麼花來,然而刷著刷著就傻眼了。
故事,要從35年前說起,當時我們的主人公還是個常被欺負、不諳世事的孩子。
不過他有點不同,那就是他能切身感應到上帝的言語。
這很可以,宗教的意味已經出來了,長大後的主人公,就是圓滾滾的凱吉了。
凱吉只是個木匠,但上帝一直長伴他左右,在任何地方,他都能看見上帝,看報紙,看著看著就能和上帝交談。
護士和他說話,他也能聽見梵音。
甚至,旁邊病友也會不經意間變成了上帝。
這些“上帝”無一不在告誡著他:孩子,你是個蓋世英雄,水深火熱的人們正等著你的拯救。
你快去做了大魔王賓拉登吧,幻想這麼嚴重,快來張嘴吃藥…
凱吉受到“上帝感召”後,立馬就制定了十分周密的抓捕賓拉登計畫。
買一艘船→去巴基斯坦→抓到賓拉登→帶回美國。
搞定。
你這麼簡單明瞭,感覺就跟吃個飯喝個茶一樣就能把這事兒給辦了,令隔壁時長將近三個小時的《00:30凌晨密令》情何以堪?
俗話說:說得好,不如做得好。
凱吉接著就去偷了條船,起帆遠航,然而一個浪花,他就被拍回了原地。
到這裡,劇情已經走了三十分鐘。
然而想看的《大獨裁者落難記》中那種爽翻天的感覺,完全找不到啊!
沒有啊!而且,看完之後我TM竟然找不到槽點!
唯一能和槽點攀上關係的情節,還是凱吉和女主相遇的這句臺詞:
高中的時候,你是我幻想的性伴侶。我為你用光了100盒面紙。
原諒我們過於單純,完全抓不到你的點。
你是想表達,你很「精」壯,還是你很有錢能買100多盒紙?
整部片子看完後,一整個茫。
縱觀全片,唯一值得誇讚的就是凱吉的演技還是值得肯定。他將一個神經質患者演繹地活靈活現。
可全程都是凱吉一個人的嘴炮,而且口水話是不是過分隨意了一點?
的確,這片子也有一些神神叨叨的東西。
機場裡面的LED上帝。
賭場裡的LED眼睛。
不過這類意象化的鏡頭處理得好,逼格絕對低不了。
但處理得不好,那就絕對莫名其妙,顯然,這偏是後者,還有這些稀裡糊塗的鏡頭。
想表達個啥啊?想觀眾笑?但是實在笑不出來啊……哎,只有張惠妹才能體會我們的感受了。
話說這部電影竟然還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。
片子中凱吉的原型加里·福克納,是美國科羅拉多的一名建築工人,坐過牢。
標準的美國社會小人物,不過小人物卻有大夢想,他希望以一己之力抓獲賓拉登。也確實多次潛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。
要中肯地說一句:夢想還是要有的,否則你不會知道,你的夢想永遠不會實現。
其實將戲裡戲外的凱吉和原型一結合,這片子的立意呼之欲出,十分美式,那就是如果家庭和你的夢想相衝突,你會選擇家庭,還是背上行囊繼續前行。
作為對家庭十分看重的西方人,片中的凱吉選擇了家庭,和那位昔日的性幻想的對象在一起。
但整部電影的表現形式真的是要了親的命了,不過這並不是最重要的。
凱吉這些年來好像被下了降頭,但凡他拍的片子,哪怕製作班底和題材都不差,出來的成果都好不了。
拿今年的《印第安納波利斯號:勇者無懼》舉例,這部電影和《光杆司令》一樣,導演馬里歐·範·比柏斯的優秀作品一大堆,而且故事也是能和《薩利機長:哈德遜奇蹟》比肩的題材,但就還是端了一盤難吃得要命的片子給觀眾呢?就是爛到尷尬。
凱吉,何時才是你的翻身之日啊。
真的,是really心疼。
推薦閱讀:
受詛咒的小金人?得獎20年,他武功盡廢,爛片之王實至名歸
有功夫、無懦夫,用生命演戲的好萊塢演員
19年了阿湯哥都沒變,果真是《不可能的任務》!
那些電影教我的事:那些一個人的事、兩個人的事,關乎人生的100件事
超過100部電影教我們看不同角度的人生
突破100萬粉絲一起追的『那些電影教我的事』
還有一對愛看電影的小夫妻有夢、敢追,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事
請翻開、收藏、塗鴉這本與水某、水ㄤ共享回憶、分享心得的電影筆記書
某天,電視上正播著一部感人的電影《忠犬小八》,我們領養的流浪犬小米正躺在水某懷中可愛地撒著嬌。
水尢突然有感而發說:「對你來說,牠可能只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;但對牠來說,你卻是牠的全世界。」
一句簡短的話似乎就與這部電影緊密地結合了,造就了我們粉絲團的誕生。
二○一二年成立至今,一路以來我們從「那些電影教我的事」所獲得的,不是Facebook上六十幾萬的粉絲,或是Instagram上三十幾萬的追蹤者這些數字,我們真正學習到的是──
只要有夢,只要敢追,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。
這真的是一段非常奇妙的旅程。
如果有人在三年前說,我們會因為分享看電影的心得而擁有超過100萬的粉絲,我們一定會跟他說:「神經病。」但沒想到,三年過去了,我們已經介紹過近千部電影,寫了3000篇文章。
我們的想法只是一種觀點,你當然也可以不同意。如果你因此而去思考「這部電影教了你的事」,並將美好的事投射到你的人生中,讓你變得更強壯、活得更自在,那就是──我們想要的事。
那些兩個人一起看的電影
那些一個人看的電影
還有那些你錯過還沒看的電影
每一部電影都會與你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記憶